咨詢熱線:(0411) 82786641
時間:2020-07-04
??5年前,海員們棄船上陸逐漸常態化,但黃海龍卻毅然辭去了陸地上的工作,選擇把青春撒在船舶上;
??5年來,錨機沒有磨滅他的夢想,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沒有辜負每一個選擇堅守的人……
??6月25日是“世界海員日”,為近距離接觸海員群體,6月18日至6月23日,記者搭乘山東海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山東海運”)旗下的“山東人和”輪,從天津港前往舟山港。
??在這110個小時、800海里的航程中,記者看到了屬于海員們的時代新變化。
"為人民服務是我的榮光"
夜晚的大海和駕駛臺都是漆黑的,除了能在雷達和電子海圖上看到前方的情況外,目之所及,一片未知。6月19日22時,三副陳波和水手丁明宇正在駕駛臺值班,黑暗中,他們心中的那根關乎船舶安全的弦一直緊繃著……
??海運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性產業,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海運規模化發展邁上新臺階,成為世界海運需求最大的國家。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海運船隊規模達1.6億DWT,位居世界第三;全球十大港口排名中,中國占據7席,目前,中國正從海運大國闊步邁向海運強國。
??作為海運業的主體,海員是我國貿易運輸不可替代的實現者。“糧食、服裝、煤炭、鐵礦石……幾乎你能想象到的所有東西,都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海員是世界的搬運工。”船長丁茂家對記者說道。
??據了解,在我國,93%的外貿運輸量、95%的原油運輸量、99%的鐵礦石運輸量以及大量集裝箱運輸都依賴航運,而戰爭時期,海員還被冠以“第二海軍”的稱號。
??“山東人和”輪是一艘25萬噸的散貨船,主要航行于澳大利亞黑格蘭港與國內港口之間。此行,“山東人和”輪將從澳大利亞運載23萬噸鐵礦石歸國。
??“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思鄉的情緒會變得格外強烈。”丁茂家記得,有一次,他時隔大半年才回家,妻子為他端上了拿手菜,兩歲大的孩子卻不敢靠近他這個“陌生人”,不知所措的在桌邊打轉。丁茂家說,“那時的心情真是又酸澀又愧疚。”
??和丁茂家一樣經歷的海員還有很多。每天,在五大洲、四大洋上,在距離祖國幾百、幾千、幾萬海里的大海上,有不計其數的海員正日夜兼程。
??然而,即便背井離鄉、常年漂泊,海員們也為自己的職業感到自豪。在“山東人和”輪的羅經甲板上,安裝有旗桿繩。每周,丁茂家都會組織船員進行升國旗儀式,“只要聽到耳邊響亮的國歌聲,看著我們的船乘風破浪駛向遠方,我的內心都感動極了!”大副黃周慶告訴記者,為人民服務是屬于他的榮光。
“一帶一路”帶來發展新機遇
“在船上工作和生活久了,感覺大家不僅是朋友,更是家人。”雖然二管輪張國鋒在“山東人和”輪上已經連續待了7個月,但船上的生活絲毫沒有讓他感到疲憊。
??這一方面歸功于山東海運獨具特色的管理方式,在船舶管理上,山東海運把每條船都當成一個公司,船長是總經理,輪機長是技術總監,把原來對事的管理上升到對人的管理上來,管理鏈條更加順暢。同時,將黨支部建在船上,岸上設立船舶主管兼船舶政委,船岸聯動,以“紅心”守“初心”。
??另一方面,也源于“一帶一路”倡議為海運業帶來的新機遇。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以及交通強國建設的持續推進,我國以完善的航線網絡構筑了連接五大洲、暢通三大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此同時,航運公司相繼開通了遠東至歐洲、遠東至地中海、遠東至黑海、遠東至中東、遠東至紅海等多條班輪航線,不斷拓寬了我國海運業發展的廣度。
??不僅如此,“一帶一路”倡議還加強了海運企業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的合作,為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不斷提升了我國海運業發展的高度。
??“‘一帶一路’倡議為山東海運國際化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山東海運重任在肩,義不容辭。山東海運副總經理李茂忠表示,目前,山東海運管理著超大型、好望角型、巴拿馬型和靈便型等多種干散貨船舶,總運力超過800萬載重噸,航線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范圍覆蓋世界1000多個港口和地區。
??“工作條件越來越好,工作前景越來越明朗,大家的勁頭也就越來越足。”輪機長孫樹雷說道。如今,對于海員們來說,每一次海上航行都是一次游歷,每一次登上陸地都是一種放松,每一次休假都是一次與家人期盼已久的相聚……
??在記者隨船出行的5天時間里,時刻都能感受到屬于海員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多方發力撐起海員“保護傘”
2018年3月,大副黃周慶度過了既擔憂又感動的一個月。那一天,當他隨船行駛到新加坡海域時,突然接到家里的電話,“孩子生重病了!”令黃周慶感到意外的是,公司不僅同意他下船回家,還給他報銷了所有的費用。“當時離合同期結束還有3個月,我向公司告知情況并請假回家時,心情本來是非常忐忑的,真沒想到呀,我覺得特別感動。”
??近年來,為從根本上維護海員群體的合法權益,提升海員職業幸福感,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政府、工會和相關海運企業都做出了不懈努力——
??就政府和工會來看,2013年,交通運輸部、中國船東協會與中國海員建設工會各方積極促進出臺減免船員稅費等政策,并推進《2006海事勞工公約》的履行;2017年,交通運輸部推動了《中國船員集體協議》的簽署,切實保護海員的合法權益,并建立海員俱樂部,確保船員使用岸上福利實施;2018年,《中國船員集體協議(A類)》與《中挪海員集體協議》正式執行新的海員勞動標準,兩個協議覆蓋的海員均實現了最低工資增長。
??就海運企業來看,以山東海運為例,一方面大力實施人性化管理。為了讓船員在船能與外界實時聯系,山東海運在旗下船舶均安裝了衛星寬帶通信系統;為了實現船務公開統一,成立了伙食委員會,每個層級的人員都可以清晰的了解食材選購清單;為了穩固后方、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建立了船員之家。
??另一方面,山東海運不斷加強船員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包括建立培訓機制,實行登輪前培訓、在船培訓和休假培訓;幫助船員不斷提升專業能力,以適應不斷嚴格的港口國檢查形勢;實施導師帶徒制度,對“三新”人員(新員工、新升職人員、新黨員)進行傳幫帶,提升專業能力和適任水平;鼓勵高級船員在增強專業能力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學習金融、財務及法律知識,培養復合型專業化人才。
??“只有多層面、多方位地解決船員困難,提升船員的職業技能和幸福感,他們才能真正做到一往無前,海運業的基礎才能牢固。”山東海運船舶管理公司船員部經理韓有行說道。
“希望社會真正了解和認可我們”
雖然如今海員行業的工作條件、福利保障和發展前景等均呈現嶄新變化,但人才引進的形勢依舊嚴峻,無法適應我國建設交通強國、海洋強國的發展需求。
??據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調查數據顯示,每年有數萬名航海類本科和專科畢業生,畢業實際到遠洋船舶工作的占80%,5年后仍在船上工作的本科生不超過20%、專科生則不足50%,將海員作為終身事業的更是少之又少。
??癥結何在?海員的培養速度和社會認知度是關鍵所在。
??海員是一份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職業,尤其是高級海員,不僅要熟練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較強的外語溝通能力和團隊指揮能力。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培養海員規模達47000余人,但其培養速度仍然趕不上海運需求增長的速度。
??“我們班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學上了船,做著和專業對口的工作。”1997年出生的機工朱修喜表示,他了解到,很多同學畢業后更愿意選擇一份安穩的職業。
??此外,海員這個“世界搬運工”長期處于被公眾遺忘的角落。“改革開放那會兒,海員包吃包住、出國游歷、收入高,是人人羨慕的黃金職業,如今卻大不一樣咯!”今年53歲的水手長孫振泰干這份活兒已經35年了,海員社會地位和職業聲望的變遷,他全看在眼里。
??如今,提到海員,絕大多數人都一頭懵,并不了解他們究竟是做什么的。“每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主持人都會深情感謝仍然堅守在崗位上的人們,有軍人、消防員、醫生、環衛工人,卻從來沒有海員。”孫振泰感慨。
??人們對海員的了解更多來自于口口相傳的刻板認知,“吃苦、失去自由、沒有娛樂活動、工作強度大……”于是,海員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逐漸減弱了。
??“當前,航海類專業人才不僅人數少,而且還在不斷流失,導致海員隊伍高學歷、高素質的缺口難以彌補,長此以往,后果不堪設想。”韓有行表示,現在公司招人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大部分人對海員的了解還是吃不好、睡不好、沒有網絡的苦行僧,他希望大眾能重新認識海員、了解海員。“要讓社會真正了解、尊重和認可海員,讓海員實現體面勞動,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到航海事業中來,我們海洋強國的目標才能早日實現。”
上一篇:心有遠方,宜乘風破浪
下一篇:我喜歡航海 愿你也喜歡
努力為廣大船東和船員提供滿意、周到的服務。建立跨國、跨地區的全球服務網絡、通過優勢互補提升船舶及船員管理的競爭力。打造優質海運服務企業。